传动网> 光伏> 皮尔磁:安全光幕的“人货区分”功能

皮尔磁:安全光幕的“人货区分”功能

时间:2025-06-19

来源:皮尔磁工业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

导语:安全光幕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安全防护装置,用于检测人员或物体是否进入危险区域。

  安全光幕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安全防护装置,用于检测人员或物体是否进入危险区域。在一些特定场景下,我们希望货物能够顺利通过光幕不引发停机,而当人员误入危险区域时则立即停机。安全光幕的这种“人货区分”的功能,也叫屏蔽(muting),在标准IEC 62046(Safety of machinery – Application of protective equipment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persons),对应国标GB/T 29483-2013中有针对屏蔽功能的详细说明。屏蔽主要有三种方式:L型屏蔽、X型屏蔽和T型屏蔽,一般需要通过2个或4个屏蔽传感器与光幕配合使用来实现。

皮尔磁

  X型屏蔽:交叉屏蔽,双向通行

  X型屏蔽也称作交叉屏蔽,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屏蔽方式。它将两个屏蔽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光幕两侧,呈交叉对射状。货物在传送带上移动的过程中先遮挡(触发)S1&S2屏蔽传感器,激活屏蔽功能,允许货物安全通过光幕区域,当货物完全通过并离开S1&S2屏蔽传感器后,屏蔽功能随即解除,恢复光幕的正常保护状态。

皮尔磁

  X型屏蔽在安装时,要确保屏蔽传感器的交叉点设在危险区域内,并且与安全光幕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小于200mm),以防人员紧随货物进入危险区而未被检测到。同时,轨道两边的固定防护与物料边缘的间隙也应小于200mm,避免人员从两侧间隙钻入。若物料规格不一导致间隙过大(超过200mm),则必须增设带安全联锁开关的摆动门,其宽度不小于500mm。此外,屏蔽传感器的安装高度应与光幕的最低光束位置齐平,确保能检测到人体,防止因脚尖触发而误操作。

  T型屏蔽:灵活多变,适应多种场景

  T型屏蔽分为顺序屏蔽及并行屏蔽两种。在顺序屏蔽中,物料进入光幕保护区域时,需要依次触发两个屏蔽传感器,激活屏蔽功能;而并行屏蔽则允许同时触发两个传感器来开启屏蔽。无论是哪种方式,当物料通过光幕保护区域后再离开屏蔽传感器,则屏蔽功能结束,反方向动作亦然。

皮尔磁

  安装T型屏蔽时,屏蔽传感器应尽量靠近光幕(距离小于200mm),防止人员在屏蔽激活瞬间混入,但又要根据传送速度和系统响应时间预留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未激活屏蔽功能前触发光幕造成停机。同时,最远的两个屏蔽传感器(S1跟S4)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00mm,以避免人体通过时错误激活屏蔽功能。此外,料盘与周边固定防护之间的间隙也应大于500mm,避免挤压,若存在人员通过风险,则需增加带安全联锁监控的摆动门。

  L型屏蔽:单向输送的可靠选择

  L型屏蔽适用于物料仅从危险区域向外单向输送的场景。两个屏蔽传感器安装在光幕保护的危险区域内,靠近光幕的屏蔽传感器与光幕的距离小于200mm。且物料边缘与光幕之间的距离也应小于200mm,以防止人员利用间隙进入危险区。若无法满足上述距离要求,可通过安装固定挡板或带联锁开关的摆动门来解决。

皮尔磁

  在激活L型屏蔽功能时,第一个屏蔽传感器被触发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触发第二个屏蔽传感器,两者均被触发后才能开启屏蔽功能。屏蔽功能的终止则以光幕遮挡结束或在屏蔽传感器未被遮挡后4秒内发生,以先到者为准。如果屏蔽结束是由于4秒计时器执行,那么轨道两侧的额外防护距离d8需根据托盘的最大速度和4秒时间来计算,确保人员无法在屏蔽状态下进入危险区域。

  屏蔽功能的使用并非没有限制

  首先,屏蔽功能必须有时间限制,以防止屏蔽状态过长导致安全风险。其次,光幕的安装高度也有要求,其底部光束离地距离应小于300mm,以确保能有效检测到人员的腿部。此外,屏蔽功能开启时,应有指示灯等明显标识,提醒操作人员当前处于屏蔽状态。如需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可查阅相关标准IEC 62046(GB/T 29483)。

  屏蔽功能一般需要专门的安全回路来实现,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选用专门的屏蔽安全继电器或带屏蔽功能的安全控制器,例如皮尔磁PILZ 的PNOZmulti系列安全控制器及PSS 4000系列安全PLC;这些安全控制元件中集成了经过认证的符合标准的不同类型屏蔽功能块,用户只需将屏蔽传感器与光幕信号接入,即可轻松实现对应的逻辑功能。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

热搜词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