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为伺服系统等关键基础件的国产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其中包括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与此同时,国内3C电子、机器人、光伏、纺织机械、包装机械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增长,也推动了伺服市场需求的上升,相关产业链的逐渐完善,为本土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面对这一发展机遇,本土企业通过前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逐步加大了对伺服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力度,借助自主开发创新,慢慢缩小了与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特别是本土企业对于国内市场需求更为熟悉,能够更快响应市场变化,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以及更加贴心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因而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国产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在不断提升。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国产伺服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占率自然逐年提高。
当前,一些领先的国际品牌开始在伺服系统中引入AI人工智能技术,这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有助于令伺服系统具备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业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AI技术可以帮助优化伺服系统的运动控制算法,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实现更加精准的运动控制;此外,通过分析大数据、模式识别等手段,AI技术能够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测,提前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维护,降低生产停机时间和维护成本。
可以说,AI技术的引入将伺服系统的应用延伸至更为广泛的领域,如机器人、智能制造、物联网等等,推动伺服系统与其它智能设备之间的融合,实现更高效的工业生产模式,它将对伺服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助推伺服技术步入一个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发展阶段,伺服系统将更加精准、高效地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展望未来,国产伺服品牌想要占领更多高端应用市场,还需要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品牌建设、解决方案、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其中包括: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伺服系统的性能和精度,同时,针对不同行业和客户的需求,开发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方案;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客户对品牌的信心和信任;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加强成本控制;强化客户服务能力,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及时解决客户问题,持续提高客户的粘性和满意度。